疫情下的思考——家长如何陪孩子做好中高考

发布时间:2020-06-22

分享:

2020年,是不平凡的一年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和施虐,使得开学时间的延缓,中高考时间的延迟,让参加中高考学生的情绪出现不小的变化,家长们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、紧张与不安,对孩子的心理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。


   1、有的家长对孩子关注太少。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,又是疫情期间无法复课,认为只要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,对于孩子学习就看孩子自己了,对孩子的学习不过问;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,便将孩子的学习都交给学校和老师,自己也很少过问。要知道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长的忽视,会让孩子很不自信,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,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没有意义,家长一定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我,陪着孩子共同成长。

    2、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关注。大部分学生反应父母管的太多,事无巨细,孩子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家长总要挑个毛病,更严重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中高考出现焦虑、烦躁、失眠等情况,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无所适从。家长的过度关注,会给孩子心理造成过重负担,不利于孩子集中精力去学习和思考,应该给孩子自己成长的适度空间,不能干预太多,适可而止。

    3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。有的家长在孩子取得满分时很亲切,但是在孩子分数下降后便批评指责,没有关注原因,更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,这会让孩子很难过,家长看中的只是结果,甚至不知道或者是忽视孩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。家长可以学着在赏识教育中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。

    4、对孩子的期望值定的太高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(也叫期待效应)证明:如果老师对学生有更高的智力期望,他们就会以更友好、更多的鼓励方式来对待学生,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有利影响。父母也一样,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,对孩子的期望值定的太高,太低都是不理性的。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做到百分百的完美,对于孩子的期待,最好的标准便是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。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,再给予孩子相应的期待与支持,逐步引导孩子积极学习,阳光生活。


  疫情面前,作为家长,是孩子最好的榜样。有亲情的呵护,有正确的引导,有朋友间的探讨,更有成熟思想的启发,才是家长应该做的。疫情期间,这份亲情显得更加珍贵,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呢。

1、保持良好情绪,做智慧家长。疫情的突发,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习惯。家长、孩子在家相处时间太长,有的家长说,快要被逼疯了。智慧的家长做的非常好,抓住机会好好同孩子交流,增进了感情。家长们在特殊时期要保持平常心,适应外界环境的一切变化,不急不躁,在工作中尽心尽力,在家中更应该做好自己,做好陪伴,抓住机会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动向,发现问题,及时疏导,不能关注太多,更不能不关注,要用爱、耐心,还有智慧的方法,去帮助孩子解疑答惑。

2、把握生活点滴,做好亲情陪伴。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,虽然宅在家里,不能出门,也一样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,智慧妈妈这样做,疫情让家人聚在一起,孩子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外,一是妈妈变着花样给孩子调节饮食;二是陪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,做游戏,练瑜伽,做健美操等等;三是鼓励孩子帮妈妈做家务,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,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;四是餐桌教育。一日三餐时间,也是一家人交流的最佳时间,细心的妈妈会放一些音乐,让孩子身心放松,同孩子谈生活、谈理想,谈人生,在疫情下度过不一样的生活,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,亲情的陪伴。

3、保持乐观精神,做好家庭引领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,为社会传递正能量。疫情期间,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同的奉献者:有医生、护士,有公务员,有人民警察,有社区工作者,快递小哥,还有农民等等,可以说是一个集体的英雄画像,让人感动,让人敬仰。家长要去引导、启发孩子敬畏英雄、崇尚英雄,实现人生价值。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时代,鼓励孩子做一个有利于他人,有利于时代,有利于国家,有利于社会的人。

责任编辑:

友情链接